今天早上老天爺還蠻給面子的,在雨還沒下下來之前就比完今日的比賽。
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自行車賽,同時也是今年的第二次下場比賽。
來做個紀錄分享:
賽事:2010騎士協會北宜公路賽
路線:宜蘭烏石漁港-北宜九彎十八拐。
路線介紹:平路段8K(熱身段、裁判車在前壓速度)、爬山段12K(真正的競賽放行路段),
終點為石牌縣界公園,海拔538m。
比賽用車:08年TCR-Alliance,大盤改為53/39標準盤(北海岸賽後改)。
比賽胎:前Vittoria Diamante Pro,後:馬牌GP4000s(同北海岸賽事)。
其餘為原廠配件,都未更動(包括輪組)。
個人成績:
完賽時間:46分24秒11 (分組第一為45分56秒47)
RM30組(市民30-34歲): 10/ 225(4.4%)
總排名(含菁英組) 93/1103(8.4%)
市民總排名(含女子組) 37/1024(3.6%)
市民總排名(扣女子組) 37/ 915(4.0%)
https://www.cyclist.org.tw/index.php?fn=contest&fn1=score&no5=C (騎士協會)
賽事過程:
RM30歲組於09:14從烏石港出發,前8公里是官方規定的熱身段,有裁判前導車押陣,時速控制在30左右。
雖然如此,這熱身的8公里還是有人摔車了,據說牽連了4~5台,還有救護車後送。
我個人是認為,壓車壓8公里太長了,且時速設限為30實在是太慢,
導致上百人的大集團在一些平路的緩上緩下路段,必須被迫減速,而前面減速後面就容易出問題,
畢竟這是上百人的大集團。
大約15分鐘後,轉上北宜公路,進入了登山段,此時裁判車揚長而去,也開始真正的競賽放行路段!
一開始的緩坡集團就加速了,估計應該是超過30公里的時速再爬,我有點吃力的才能跟上。
跟上後沒多久,就進入真正的山路,慢慢的騎進集團前10左右的位置,此時大概才爬1.5~2K吧。
這個時候可能是腎上腺素太發達沖昏了頭,當下覺得,主集團怎麼好像有點慢,
自己在這段爬坡段還蠻有餘裕的,一點都不喘。
瞄了一下前方,發現有兩位四季單車的車友小小的逃脫了,在主集團前方20公尺左右的距離,
我就加了腳力從主集團的左側單獨頂風跟上,費了一點功夫終於接在這兩人列車的後頭。
剛接上的2~3分鐘吧,他們兩人在我前面輪車,我只在後面跟。
之後我也主動加入,但後方的主集團也慢慢的追進了,所以一度變成是我領騎整個RM30的主集團,
回想起來還蠻值得紀念的。
我還記得在過第二個大髮夾彎時,路旁還有拿大砲的攝影手,不知道有沒有拍下我領騎的照片。
不過,就在我頂風頂了2~3分鐘的時間後,漸漸的覺得自己也不行了,
且也沒有人要再騎到我前頭來接替頂風,這樣實在太辛苦了,
所以我也自動的併回集團的前方陣營中。
看到這邊,各位看倌可能有點疑惑,阿不是爬山段嗎?為什麼還這麼在意風阻?
我必須跟各位講,這要視當天的天候而定,今天的山路,真的有不小的風阻阿!!
(所以一斷開就byebye了)
回到正題。
被集團吃回去後,這個時候或許接近爬坡的1/3段了,開始有幾位高手帶頭慢慢的加速,
帶出了一個12-14人左右的領先集團,把主集團切了開來。
此時,因之前興奮過頭的我,這時就嚐到苦頭了,在切集團的那當下,我其實是慢慢被斷開的,
還處在加完力需要緩和的階段,一面騎一面看著前方的領先小組慢慢遠離,然後似乎跟不上。
這時候先找一兩位車友跟了小小一段路(跟了100~150公尺吧),
但領先集團還是在前方20公尺左右,距離一點也沒拉近,且被我跟的車友看起來也無力追回的樣子。
我心想,這樣不行,再如此這般下去,我會跟領先集團完全無緣了,最後可能會退回第二集團。
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刻,我就站起來抽車了,獨力頂風用盡餘力抽車追回這20公尺的差距。
終於,讓我接上了!!!!
接上之後其實還是很喘,還是很需要緩和,但是這12-14人領先集團的速度很快,
幾度把齒比稍稍放輕,就馬上有被再度斷開的危機出現,幾度也必須再度抽車才能穩穩的接在後頭!
這1/3~2/3的登山段,為了咬住領先小組,真的是跟得很辛苦,一直在算還剩多遠,我還要撐多久....
剩下最後的1/3了,領先集團的人數還是維持在12-14人左右,自從在前1/3斷開主集團後,
再也沒有新的車友能接上來加入,也沒有人落後下去,人數就一直都是這個數目。
倒數的1.5K,我們這個領先集團的領騎群開始又加速了!
最後800公尺~500公尺的地方,我就被前幾名斷開了,此時大約也有少數幾位跟我一樣落了下來,
坐著騎跟不上,只好又硬起身抽車,大約從終點前200公尺處一路抽進終點,我,終於騎完了。
當下研判大約在15名左右吧,而成績出爐是第10名,還有點小小意外,
應該是領先集團的人數比我預估的還少所致。
賽後心得:
自從3/28北海岸賽後,算是認真的練了兩個月的車,每週平均有四天晨騎(五點起床),
這次成績果然是有所斬獲,還蠻高興的。
自從07年12月買了公路車後,一直到09年11月之前吧,
騎車都感覺不到有什麼進步,如果說進步指的是可以騎得更快的話。
一度以為,自己在騎車上大概就這樣了吧。
但事實上是以前的騎車只能算是休閒騎,
雖然每週都有騎(只騎一次),也曾經在09年元旦四天環台過,
不過跟真正的訓練,是完全談不上的。
一直到今年2月起,認識了車友阿富哥,在他的帶領下瞭解了比賽以及訓練的意涵。
開始進入自我訓練的狀態後,不到一個月,自我測驗的成績就有進展了!
這是一年多以來完全想像不到的。
以中央社區為例,4公里的爬坡,爬升海拔250m。
這段路在以前,一年多的期間裡測過幾次,怎麼騎就是15分整,
結果今年二月的時候,已經提升到14分30秒。
慢慢的,中社可以騎到13分,風櫃嘴也可以騎進25分(以前28分),
都是完全靠自己不靠器材升級下的進步。
上次3/28的北海岸賽,跟同組第一名成績差距2分40秒(最後7K爬山段分勝負),
這次差距縮短至28秒,且這次的爬山段更長更高。
說了這麼多,其實只有一個重點,那就是人的潛能還真的是可以磨出來。
以前的想法是,如果成績能提升再來考慮砸錢提升器材,
不然可能很容易落入只想依賴器材的心態。
現在或許有那個能力可以挑戰上台領獎了,接下來或許會先升級輪組,再來是車架吧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上報告,感謝收看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終點前抽車衝線連續照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