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的第一場自由車比賽,終於在2010/3/28發生了。
來簡單做個紀錄:
參賽編號:598、參賽組別:RM30。
使用車種:
2007/12購入之TCR Alliance,原廠車架、原配Mavic Aksium輪組、全車105系統。
僅於賽前更換外胎:前輪 Vittoria Diamante Pro、後輪:馬牌GP4000s。
全車總重實測9.1kg。
騎士協會成績表:https://www.cyclist.org.tw/webpic/1270187890.pdf
個人成績:完賽時間1'33'10。(全長55k,含爬坡6k、終點海拔348公尺,均速有35.4km/hr,集團真偉大。)
組排名:39/304 (12.8%)
總排名(含菁英組) :147/1460 (10.0%)
市民總排名(含女子組): 70/1342 (5.2%)
市民總排名(扣女子組): 70/1226 (5.7%)
2010北海岸大賽 | |||
組別 | 人數 | 贏我的 | 備註 |
RE | 16 | 16 | 以下菁英組 |
RE19 | 30 | 24 | |
RE30 | 48 | 22 | |
RE40 | 24 | 15 | |
RM15 | 69 | 16 | 以下市民組 |
RM19 | 46 | 6 | |
RM25 | 152 | 9 | |
RM30 | 304 | 38 | |
RM35 | 249 | 0 | |
RM40 | 182 | 0 | |
RM45 | 132 | 0 | |
RM50 | 66 | 0 | |
RM55 | 26 | 0 | |
RW20 | 37 | 0 | 以下女子組 |
RW30 | 58 | 0 | |
RW40 | 21 | 0 | |
總排名(含菁英組) |
1460 | 147 | |
市民總排名(含女子組) | 1342 | 70 | |
市民總排名(扣女子組) | 1226 | 70 |
競賽過程簡述:
雖然還沒滿30歲,不過69年生的在今年度的協會賽事中,一律視為RM30組的(30-34歲)。
一直都沒參加過比賽,也不知道自己騎了兩年多的公路車,到了什麼樣的程度...
加上近三個月認識了另一隻以競賽為宗旨車隊Team Mars,就跟著比了!
今年騎士協會的第一站,也就是序幕站,北海岸大賽,全長約55公里,
前49公里左右都是在省道台二線,也就是濱海公路上跑,
後面6公里才是真正的爬坡山道段,6公里直上海拔348m的大坪國小,是勝負所在。
我們RM30組是第二批出發的,前面第一批是全體的菁英組。
開賽時,一如往例,從翡翠彎到通過萬里隧道後,這段一兩公里的路是熱身段,
一出隧道後,裁判車才揚長而去,開始放行。
賽前看了一些資料,大部分都說出隧道放行後,集團會先收縮,也就是攻擊,
所以在出隧道口前,我已經調整到50-13左右的齒比,蓄勢待發。
不過,好像沒派上用場,期待的海放大攻擊沒有出現。
整個平路段,集團就是維持順順騎的強度,加上今天逆風很強(相對低溫),
所以即使偶而有人想當兔子,也撐不了多久就會被集團吃回來。
此後的四十多公里,大致上可說是北海岸逸樂遊,
除了核二廠旁的那個上橋下橋、還有白沙灣折返點前的一個長坡。
有一定騎車能力的人,可以輕鬆的跟住集團,一個超過百人的大集團!
前10公里左右,我一度在領騎的e-MA車隊三名車友後頭,
心裡正想著可能過不久就要換我出去頂風領騎了吧?
結果集團的左方突然又殺出一隊人馬衝了上來,然後集團又是一團混亂打成一體了。
因此我唯一的領騎機會也沒啦。(繼續躲風,哈..)
在集團中,即使逆風,也可順順的維持在40+,過折返點逼近金山時,
同樣在濱海省道的一個微微下坡段,時速竟然破50還不用踩,集團的威力真強大!
可能因為在集團中騎車省了很多力,所以最後的6公里山道,比自己練還快很多,
除了第一個大長陡坡有站起來抽車外,剩餘的就是用坐姿高迴轉在踩,
抽車段是整路抽完,一路抽的時候一路超車,
結果抽完後坐在椅墊上喘時,沒多久又被三、四名車友陸續追回,高手真的是不少。
至於飲食部分,由於我是偏瘦的選手,所以血醣常常不夠燒,邊騎車要邊吃很多熱量進來。
這次我的主要補給品是:義美小羊羹,一個小包裝淨重40g、熱量有112大卡、脂肪0g、碳水化合物26g,
一個只要九元,且熱量有一半以上來自碳水化合物、0脂肪,相當的好。
除了熱量夠外,主要是看上它的易於食用,單手就可以吃、一口吞完112大卡的熱量。
這次比賽我帶了6個小羊羹在車衣的口袋,
再加上一條曼陀珠(整條熱量141大卡、缺點是要一顆一顆的咬,效率較差。),
最後是剩3個小羊羹,跟1/3條的曼陀珠。
整路我都有注意時間,每20分鐘左右就吃點東西,提前預防飢餓感的出現,效果看來不錯。
最後是成績檢討:
1.卡位不確實:
除了自身的能力外,該檢討的,大概就是轉進山道前的位置卡得不夠好,
因為前面近40公里跟在集團中,心態從一開始的興奮、緊張,到習慣後的有點無聊、注意力下降...
之後就忘了應該要在爬坡山道前好好的卡位,等到想卡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,
過金山時還一度一個人從集團的左側中後方頂風殺出,但也只能在轉進前卡到前1/3而已,
原本的心態是想說後面的山路應該還可以追回一些人...
但實際上是,爬坡段不夠長,根本追沒幾個人,
最後成績輸本組第一名2分40秒,名次落到組排名40/304,本組競爭之激烈,僅次於菁英組。
2.沒確實搞清楚終點在哪邊....
原本以為是大坪國小正門口前的大馬路,結果提前到300公尺前的一個小岔路口右轉,
騎一騎還沒準備做最後衝刺時,突然終點就到了,真囧,連最後爆氣的機會都沒有。
網路上找到的照片:我剛好在鏡頭正中間!手臂出力很大,哈。
我在電線桿左側第一位,電線桿右側第一位是同隊的隊友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2Pj1rRqtWg
單車板板友提供的影片,剛好有被拍到。
包含菁英組逃脫集團、菁英組主集團跟RM30組主集團,平路段跟最後山道段。
<part one> 平路主集團
有興趣可以看1:07的影片前方位置,RM30組"主集團"剛通過鏡頭2秒內,
我在集團的第11順位,前面兩台,左前一台是全身粉紅裝的車衣車褲、
右前是一台黃橘色上衣的車友,兩台之後就是我了,手臂穿白色袖套,
下半身全黑。
<part two> 終點前600m最後的山路衝刺
在7:58開始正面的三台車,靠最內側的是我,
8:00鏡頭最前方三台車、變成在中間,
這個時候袖套全部拉下來、右腳的腿套也拉下膝蓋,爆熱的。
下次不再穿腿套比賽啦!